2022年3月31日上午,“威尼斯9479最新传媒名家思享荟第9期”如期线上举行。本期论坛主题为“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文化与传播革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清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开大学、威尼斯9479最新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讨论,威尼斯9479最新曾一果教授主持了思享荟。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师生共同参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彭兰教授以“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为题,阐释了视频化生存作为数字化生存的新形式,对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首先,彭兰教授提出视频化生存也是一种媒介化生存。以往的媒介化研究主要面向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核心出发点是媒介日益融入其他社会制度与文化领域的运作中,同时自身也成为社会制度,社会互动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介得以实现。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也意味着媒介化行为与日常生活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媒介化行为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与人的互动也更多地依赖公共媒介。随后她从“当人们把日常生活变成视频时,会经过哪些选择与考量?”“视频化的生活与现实生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视频在如何‘再造’空间?”“视频化的生活又会对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在视频平台上流动的无数的视频,成为了社会的“毛细血管”,它们让社会的“末端”彼此相连,并构成自己的“微循环”。
最后彭兰教授提出,视频化生存既体现着日常生活的媒介化,也是媒介化后的日常生活。视频成为了一种粘连生活与媒介的界面,在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存与媒介表达。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学院的孙玮教授带来了“视频化生存:技术文化进程中的里程碑”的主题分享。她首先将视频化置于技术文化视野下进行考察,认为当前视频研究的路径与成果主要集中于视频的多场景应用、视频的审美文化意义、视频产业的运作、视频与自我以及视频生产的大众化实践等方面,而技术文化视野中的视频化采用技术哲学、技术和文化等宏观理论视角,如德布雷所言,认为“技术因素与文化价值相互交错,造就了人类文明。”
她从“虚拟之窗:从图像到数字”和“文化肌肤:从字母表到元宇宙”两个层面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一方面,视频从文本叙事拓展为数据库的模块元素,从再现手段转变为存在方式。视频作为模块化元素,嵌套在各种窗、屏、框中,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商业营销等都呈现出明显的视频化趋势;另一方面,电子技术介入视觉,推进了现代性,当前的文化肌肤呈现出文字衰弱,视频当道的趋势,元宇宙或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趋势,催生数字孪生社会。
最后,孙玮教授对技术文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人与技术的共生系统成为社会文化景观的创造主体,由文化领域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对社会各个领域形成了冲击,视频化媒介成为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带动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交汇和重组,视频化生存展现了技术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研究员代表其研究团队分享了“2021年中国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产业发展综述”,对2021年短视频领域的新进展、新变化进行了前沿观察。他认为,2021年短视频整体发展趋势呈现出从“抢占市场”到“深耕用户”,从“内容平台”到“底层工具”,从“长短之争”到“跨界融合”,从“日常生活”到“人文情怀”,从“低门槛入局”到“专业化出圈”的新规模、新功能、新战略、新内涵和新创作的特点。
在短视频内容生产方面,全年龄段人民视频化生存,“虚拟KOL”引领数字时代潮流;泛知识、传统文化领跑内容赛道,平台注重内容价值引领。在短视频产业发展方面,跨界综艺火热,短视频逐渐变“长”;头部平台持续发力微短剧,寻求内容新突破;音乐领域投入加大,探索新市场;针对“老弱病残”优化用户体验,彰显人文关怀。短视频出海方面,短视频在挫折与机遇中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短视频内容的海外传播呈现出专业化生产+平民化题材+全球化内核的整体格局,短视频平台海外布局的全球化进程道阻且长。而在强监管时代,短视频将在多元共治中去浊扬清。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厉震林教授主要围绕短视频的使命与宿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厉震林教授回顾了艺术院校长期存在的短片训练与短视频之间的顺承关系,认为当前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正在经历剧烈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新的戏剧样式和类型的发展。其次,他提出当前视频创作领域发生了了从练习到作品,从垄断到民主,从观众到作者,从业余到产业的变化。最后,厉震林教授认为文化生态的重大变革和传播平台的重大变化,要求美学层级的新探索,短视频因经济风险较小而在类型探索上具有巨大优势,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样式和品种,不断探索视频行业新的疆域。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沈阳教授从媒介史角度对短视频发展进行了思考。他从每年的《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中抽取出有关短视频的内容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合分析,清晰地呈现了2015年至2021年短视频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整体样貌。
2015年,短视频被视为青春媒体的一部分首次出现在报告内;2016年,报告中直接提及了短视频,主要聚焦于短视频社交的平台化演进;2017年,短视频产业发展迎来拐点且竞争激烈,短视频平台形成生态圈,短视频对拍摄者的赋权尤为显著;2018年,短视频加速崛起,形成“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直播市场重构与业务激烈重塑;2019年,混合虚实趋势明显,短视频国家队上线,短视频发布内容激增,娱乐与纪实并行;2020年,短视频在内容上积极传达正向和认知震撼情绪,网络依赖症加速短视频的综合性转型步伐,疫情下全民参与电商带货,后浪汹涌,新生代跃入舆论主场;2021年,社交媒体呈现全龄化使用与圈层化选择的情况,抖音、快手、视频号三强格局初定,头部平台开始内卷化,短视频成为舆情发酵“策源地”。最后,沈阳教授在回顾过往发展的基础上,对短视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沈义贞教授分享了对短视频内容创作问题的理解。首先,沈义贞教授结合自身的观看经验,认为短视频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发挥着信息获取的功能,能够提供知识、新闻、娱乐、休闲等各种信息。短视频的推荐算法一方面使短视频内容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充满魅力,一方面极易形成信息茧房。其次,通过将大众散文与短视频进行对比,他认为短视频更加关注拍摄和上传短视频的一个个具体的人。最后,他提出短视频创作在思想和艺术原创性方面仍有不足,应该积极追求原创性和精品化,进行价值探索和思想探索,提升娱乐性水准。
南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副院长陈鹏教授进行了“短视频驱动传媒转型”的主题分享。首先,他以TikiTok成为海外最受欢迎应用这一现象作为引入,提出短视频带来的“世界是短的”狂潮,将伴随直播等形态给全球传媒业带来一场元宇宙爆发前的大洗牌,驱动全球传媒业转型。
他认为,短视频脱胎于长视频而独立于长视频,短视频相对于上一代网络媒体而言,有着更强大的支撑系统。与此同时,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亦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举措以规范短视频行业发展。未来从事短视频的机构和个人在规范发展的统一赛道上,将展开更公平的竞争。
面对国际上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和国内短视频规范发展迎来的新机遇,传媒转型应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力塑造为立足点,以吸引力建设为目标,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效果导向。一方面要重视对外传播,主流媒体应当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上发力;另一方面要自身苦练内功,在建强意识形态阵地基础上,形成政治、经济、文化多功能支撑,党政、事业、产业多模态运转,资源基础雄厚、宣传保障有力、辐射经济发展的新型传媒体制机制。
威尼斯9479最新的晏青教授就“上手之物:理解短视频文化社会融入进程”展开了分享。晏青教授首先以2015至2021年《人民日报》短视频报道的新闻相关性、新闻立场、报道对象、新闻框架的发展趋势为引入,讨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短视频为何如此勃兴乃至迅速嵌入社会结构的问题。短视频的日常化和合法化关联两部分内容,一是人们的短视频文化观念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如何导致作为娱乐的短视频的问题化,二是当代社会互动结构如何促使短视频文化的社会融入,使之成为日常可及,无远弗届的媒介消费。晏青教授在创新扩散和驯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短视频社会嵌入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在思享荟正式开始前,威尼斯9479最新党委书记刘涛作了致辞,他提到思享荟时隔多月后再次召开,非常难得,希望本学期能有更多与学界交流的机会,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思享荟结束时,主持人、学院曾一果教授对八位专家学者的知识分享表示了感谢,并进行了精彩总结。
(供稿:温文清)